![]() 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及方法
专利摘要:
本發明之課題係提供一種可獲得以下資訊之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即:可針對散佈在接著劑中的多數氣泡,以良好之精度表示其尺寸者,又,構成為包含有:線感測器攝影機;照明機構,係透過貼合板狀體,朝線感測器攝影機照明者;及處理單元,係處理於藉由前述照明機構進行照明之狀態下線感測器攝影機掃描前述貼合板狀體時輸出自該線感測器攝影機之影像信號者;前述處理單元係自獲得自檢查圖像資訊將暗環橫切的方向之濃淡值剖面,根據對應於前述暗環之2個暗部間於檢查圖像上之距離,生成氣泡尺寸資訊,且前述檢查圖像資訊係根據來自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之影像信號而生成,並由像素單位之濃淡值所構成。 公开号:TW201305527A 申请号:TW101121770 申请日:2012-06-18 公开日:2013-02-01 发明作者:Yoshinori Hayashi;Hiroshi Wakaba;Osamu Izutsu;Katsutoshi Seki;Yoko Ono;Takanori Gondo 申请人: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IPC主号:G01N21-00
专利说明:
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及方法,其係根據拍攝貼合板狀體而獲得之檢查圖像資訊,進行關於接著劑中的氣泡之檢查,且前述貼合板狀體係構成為藉由前述接著劑,貼合2片具有透光性之板狀體。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的是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氣泡檢查裝置。該氣泡檢查裝置係進行關於以下結構之被檢查體(貼合板狀體)中的糊中的氣泡之檢查,即:將業已於其中一面塗佈前述糊(接著劑)之透明偏光膜(板狀體),藉由該糊黏貼於玻璃基板(板狀體)者。具體而言,照明裝置及CCD攝影機係配置成與被檢查體之偏光膜對向,且於藉由照明裝置進行照明之狀態下,CCD攝影機係自偏光膜側拍攝被檢查體。又,輸出自CCD攝影機之影像信號係以預定之臨限值二值化。在糊中的氣泡之表面,來自照明裝置之光會反射,因此,於利用藉由前述二值化而獲得之影像資料來表示的圖像中,氣泡部分全面可明亮地觀察。又,於該圖像上全面明亮地表示之氣泡部分之面積係作成對應的氣泡之形狀特徵量來計測。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平8-189903號公報 發明概要 在如前述般的習知氣泡檢查裝置中,由於將來自CCD攝影機之影像信號以預定之臨限值二值化,藉此,生成影像資料,因此,於影像信號中以低於前述臨限值之水平的水平來表現的氣泡並無法進行檢測。舉例言之,未在CCD攝影機之焦點位置及其附近的氣泡會無法鮮明地拍攝,且於影像信號中以低於前述臨限值之水平的水平來表示。故,無法以良好之精度,檢測散佈在接著劑(糊)中的多數氣泡。 本發明係有鑑於此種情形而作成,並提供可獲得以下資訊之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及方法,即:可針對散佈在接著2個具有透光性之板狀體之接著劑中的多數氣泡,以良好之精度表示其尺寸者。 有關本發明之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係構成以下構造,即:根據拍攝貼合板狀體而獲得之檢查圖像資訊,進行關於接著劑中的氣泡之檢查,且前述貼合板狀體係構成為藉由前述接著劑,貼合2片具有透光性之板狀體者,又,前述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包含有:線感測器攝影機,係配置成與前述貼合板狀體之其中一者之板狀體對向者;照明機構,係自前述貼合板狀體之另一者之板狀體側,朝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照明者;及處理單元,係處理於藉由前述照明機構進行照明之狀態下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掃描前述貼合板狀體時自該線感測器攝影機輸出之影像信號者;前述處理單元具有檢查圖像資訊生成機構,且該檢查圖像資訊生成機構係根據來自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之影像信號,生成由像素單位之濃淡值所構成的檢查圖像資訊,又,前述照明機構及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之光學條件係調整為在利用由前述像素單位之濃淡值所構成的前述檢查圖像資訊來表示的檢查圖像中,氣泡部分係於明亮背景中以暗環來表現,而前述處理單元更具有氣泡尺寸資訊生成機構,且該氣泡尺寸資訊生成機構係從獲得自前述檢查圖像資訊之將前述暗環橫切的方向之濃淡值剖面,根據對應於前述暗環之2個暗部間於前述檢查圖像上之距離,生成表示氣泡之尺寸的氣泡尺寸資訊作為檢查結果資訊。 又,有關本發明之貼合板狀體檢查方法係構成以下構造,即:使用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進行關於接著劑中的氣泡之檢查,且前述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包含有:線感測器攝影機,係配置成與構成為藉由前述接著劑貼合2片具有透光性之板狀體的貼合板狀體之其中一者之板狀體對向者;照明機構,係自前述貼合板狀體之另一者之板狀體側,朝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照明者;及處理單元,係處理於藉由前述照明機構進行照明之狀態下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掃描前述貼合板狀體時自該線感測器攝影機輸出之影像信號者;前述貼合板狀體檢查方法具有檢查圖像資訊生成步驟,且該檢查圖像資訊生成步驟係前述處理單元根據來自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之影像信號,生成由像素單位之濃淡值所構成的檢查圖像資訊,又,前述照明機構及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之光學條件係調整為在利用由前述像素單位之濃淡值所構成的前述檢查圖像資訊來表示的檢查圖像中,氣泡部分係於明亮背景中以暗環來表現,而前述貼合板狀體檢查方法更具有氣泡尺寸資訊生成步驟,且該氣泡尺寸資訊生成步驟係前述處理單元更進一步從獲得自前述檢查圖像資訊之將前述暗環橫切的方向之濃淡值剖面,根據對應於前述暗環之2個暗部間之距離,生成表示氣泡之尺寸的氣泡尺寸資訊作為檢查結果資訊。 若藉由該等有關本發明之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及方法,則可獲得以下資訊,即:可針對存在於接著2個具有透光性之板狀體之接著劑中的多數氣泡,以良好之精度表示其尺寸者。圖式簡單說明 第1A圖係顯示屬於貼合板狀體之一例的感測器面板組件之結構截面圖。 第1B圖係顯示屬於貼合板狀體之一例的感測器面板組件之結構平面圖。 第1C圖係顯示藉由接著劑貼合第1A及1B圖所示之感測器面板組件與液晶面板組件之結構的觸碰面板式液晶顯示面板之結構截面圖。 第2圖係放大顯示感測器面板組件之截面之放大截面圖。 第3A圖係顯示自有關本發明之實施一形態之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感測器面板組件檢查裝置)之側方觀看的基本構造圖。 第3B圖係顯示自有關本發明之實施一形態之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感測器面板組件檢查裝置)之上方觀看的基本構造圖。 第4A圖係顯示線感測器攝影機與照明單元之關係圖(其1)。 第4B圖係顯示線感測器攝影機與照明單元之關係圖(其2)。 第5圖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一形態之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感測器面板組件檢查裝置)之處理系統的基本構造圖。 第6圖係顯示有關氣泡尺寸資訊之生成之處理順序之流程圖。 第7圖係顯示於感測器面板組件中前進的來自照明單元之照明光與該照明光於反射板之反射光之狀態(其1)圖。 第8圖係顯示於感測器面板組件中前進的來自照明單元之照明光與該照明光於反射板之反射光之狀態(其2)圖。 第9圖係顯示於感測器面板組件中前進的來自照明單元之照明光與該照明光於反射板之反射光之狀態(其3)圖。 第10圖係顯示包含氣泡部分(暗環)之檢查圖像之一例之圖。 第11A圖係顯示表示包含於檢查圖像之氣泡部分的暗環與將該暗環橫切的方向(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之關係(其1)圖。 第11B圖係顯示表示包含於檢查圖像之氣泡部分的暗環與將該暗環橫切的方向(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之關係(其2)圖。 第11C圖係顯示表示包含於檢查圖像之氣泡部分的暗環與將該暗環橫切的方向(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之關係(其3)圖。 第12圖係顯示於接著劑中位於線感測器攝影機之焦點位置的氣泡及位於焦點位置之前後的氣泡例之截面圖。 第13A圖係顯示表示對應於位於線感測器攝影機之焦點位置跟前的氣泡之檢查圖像之氣泡部分的暗環與將該暗環橫切的方向(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之關係圖。 第13B圖係顯示表示對應於位於線感測器攝影機之焦點位置的氣泡之檢查圖像之氣泡部分的暗環與將該暗環橫切的方向(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之關係圖。 第13C圖係顯示表示對應於位於比線感測器攝影機之焦點位置後方的氣泡之檢查圖像之氣泡部分的暗環與將該暗環橫切的方向(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之關係圖。 第14圖係顯示求取自將表示氣泡部分之暗環橫切的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的氣泡尺寸與求取自將該暗環橫切的副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的氣泡尺寸之關係相關圖。 第15圖係顯示自將對應於檢查圖像中的氣泡部分之暗環橫切的方向之濃淡值剖面,測量對應於前述暗環之2個暗部間於前述檢查圖像上之距離的方法之另一例之圖。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使用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參照第1A至1C圖,說明構成檢查對象的貼合板狀體之一例。該例係使用在觸碰面板式液晶顯示面板的感測器面板組件。另,第1A圖係顯示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結構截面圖,第1B圖係顯示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結構平面圖,第1C圖係顯示藉由接著劑貼合感測器面板組件10與液晶面板組件20之結構的觸碰面板式液晶顯示面板之結構截面圖。 於第1A及1B圖中,該感測器面板組件10係構成以下結構,即:業已排列形成感測器元件或柵極等之電路零件的感測器面板11(板狀體)與蓋玻璃12(板狀體)係藉由業已塗佈於該感測器面板11之全面且具有透光性之接著劑13(樹脂)來貼合者。感測器面板11係構成於玻璃基板上形成電路零件之結構,並構成全體具有透光性之透光領域(不過,電路零件之部分為不透光)。又,蓋玻璃12係周邊部構成預定寬度之不透光領域12b(黑色領域),其內側之領域則構成具有透光性之透光領域12a。 如第1C圖所示,此種結構之感測器面板組件10係藉由具有透光性之接著劑15,接著於液晶面板組件20(藉由液晶面板、濾色器、偏光板等所構成)。於依此所形成的觸碰面板式液晶顯示面板中,藉由液晶面板組件20進行圖像顯示,同時自對應於用手指觸碰的蓋玻璃12上之位置之感測器面板11上的感測器元件輸出信號。又,藉由自該感測器面板11之各感測器元件輸出的信號,可控制利用液晶面板組件20來進行的圖像顯示。 在製造如前述般的結構之感測器面板組件10(貼合板狀體)之過程中,舉例言之,如第2圖所示,有時會在接著劑13內發生氣泡BL。關於依此在接著劑13中產生的氣泡BL之檢查裝置,即,感測器面板組件檢查裝置係例如構成如第3A及3B圖所示。另,第3A圖係顯示自感測器面板組件檢查裝置之側方觀看的基本構造,第3B圖係顯示自感測器面板組件檢查裝置之上方觀看的基本構造。 於第3A及3B圖中,該感測器面板組件檢查裝置包含有:線感測器攝影機50、照明單元51、反射板52(照明機構)及移動機構60。移動機構60係以預定速度,使感測器面板組件10直線移動,且該感測器面板組件10係分別將感測器面板11朝向上方,將蓋玻璃12朝向下方而設置在移動路徑上。線感測器攝影機50係包含例如藉由CCD元件列所構成的線感測器50a及透鏡群(可包含用以擴展視野之放大透鏡)等之光學系統(省略圖示),並固定配置成與移動路徑上的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感測器面板11對向。又,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姿勢係調整為線感測器50a之延伸方向將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移動方向A橫切(例如與移動方向A呈正交),且其光軸AOPT1與感測器面板組件10(感測器面板11)之表面正交。反射板52係具有業已加工成將入射光擴散反射之反射面,且於移動路徑上的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附近,固定配置成其反射面與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蓋玻璃12對向。藉由於依此所配置的反射板52(反射面)之反射光(照明光),自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蓋玻璃12側,朝線感測器攝影機50進行照明。 照明單元51係於移動路徑上的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移動方向A中的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下游側,即,後述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掃描方向B中的該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上游側,配置成與感測器面板11對向。照明單元51之姿勢係調整為自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斜上方,具體而言,自相對於感測器面板組件10(感測器面板11)之表面之法線方向,其光軸AOPT2構成預定角度α之方向,照明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表面,且不會橫切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光軸AOPT1。又,如第4A及4B圖所示,照明單元51係就預定距離,朝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移動方向A之下游側(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掃描方向B之上游側),遠離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表面中的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拍攝線Lc,並照射朝沿著該拍攝線Lc之方向延伸的預定領域(以下稱作照明領域)EL。利用照明單元51於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表面的前述照明領域EL位於與前述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移動方向A正交之方向中的中央之照明線LL與線感測器攝影機50於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表面的前述拍攝線Lc係維持為預定間隔,且前述照明領域EL並未重疊於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前述拍攝領域EC(未包含)。 在如前述般的結構之感測器面板組件檢查裝置中,感測器面板組件10係藉由移動機構60,於移動路徑上朝方向A移動,藉此,維持線感測器攝影機50與照明單元51之相對位置關係,且線感測器攝影機50係朝與前述移動方向A呈相反之方向B,以光學方式掃描感測器面板組件10。藉由該掃描,進行利用線感測器攝影機50來進行的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拍攝。另,由於線感測器50a之長度之制約而無法藉由線感測器攝影機50一次朝方向B之掃描來掃描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全面時,使拍攝領域EC朝與掃描方向B呈正交之方向階段地移動,並藉由複數次掃描,進行關於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全面之拍攝。 感測器面板組件檢查裝置之處理系統係構成如第5圖所示。 於第5圖中,線感測器攝影機50、顯示單元71及操作單元72係與處理單元70連接。又,處理單元70係根據來自與利用移動機構60來進行的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移動同步而以光學方式掃描感測器面板組件10的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影像信號,生成表示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圖像(檢查圖像)的檢查圖像資訊。即,處理單元70係具有檢查圖像資訊生成機構,且該檢查圖像資訊生成機構係根據來自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影像信號,生成檢查圖像資訊。又,處理單元70係根據前述檢查圖像資訊,使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檢查圖像顯示於顯示單元71。於該檢查圖像可顯現感測器面板11之電路零件或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接著劑13中的異物,進而是接著劑13之緣端部以及如後述般接著劑13中的氣泡。另,處理單元70可取得有關因應操作單元72之操作的各種指示之資訊,同時自前述檢查圖像生成各種資訊(氣泡或異物之尺寸、接著劑13之緣端部之位置等),並將其作成檢查結果資訊而顯示於顯示單元71。 處理單元70係依據第6圖所示之順序,實行用以檢測存在於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接著劑13中的氣泡之尺寸之處理。 於第6圖中,處理單元11係控制成於進行來自照明單元51之照明之狀態下,藉由移動機構60使感測器面板組件10移動,且線感測器攝影機50係以光學方式掃描感測器面板組件10(S11)。於該過程中,在移動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拍攝領域EC對應於蓋玻璃12之透光領域12a之部分時,以預定角度α傾斜地入射至感測器面板11之表面(參照第3A圖)來自照明單元51之照明光RL1係例如像是第7至9圖所示,於感測器面板11(透光領域)、接著劑13及蓋玻璃12(透光領域12a)內折射並通過而到達反射板52。又,該照明光RL1係於反射板52擴散反射,且其反射光之一部分係作成照明光RL2而自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蓋玻璃12(透光領域12a)側朝線感測器攝影機50前進。依此,線感測器攝影機50係於進行利用照明單元51之來自感測器面板11側之照明(照明光RL1)與利用反射板52之來自蓋玻璃12側之照明(照明光RL2)之狀態下,掃描感測器面板組件10。 於前述掃描之過程中,舉例言之,如第7圖所示,若來自反射板52之前述照明光RL2(反射光)係於感測器面板組件10中的接著劑13無氣泡BL之部分前進,則會直接通過感測器面板11而入射至線感測器攝影機50。舉例言之,如第8圖所示,若利用反射板52之前述照明光RL2係穿過接著劑13中的氣泡BL之外表部,則該照明光RL2會藉由於氣泡BL之外表部之折射或散射(例如米氏散射)而無法充分地入射至線感測器攝影機50。舉例言之,如第9圖所示,若照明光RL2係穿過氣泡BL之中央部,則該照明光RL2會散射(例如布里元散射),且可入射至線感測器攝影機50。 回到第6圖,如前述,處理單元70(處理單元70所具有的檢查圖像資訊生成機構)係根據於藉由來自反射板52之照明光RL2進行照明之狀態下線感測器攝影機50掃描感測器面板組件10時輸出自該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影像信號,生成由像素(對應於CCD元件)單位之濃淡值(例如256階度)所構成的檢查圖像資訊(S12)。如第7至9圖所示,由於來自反射板52之照明光RL2係顯示依照接著劑13中的氣泡BL之有無而不同之舉動,因此,於利用前述檢查圖像資訊來表示的檢查圖像I中,舉例言之,如第10圖所示,各氣泡部分IBL1、IBL2、IBL3係分別於明亮背景中以暗環來表現。 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焦點位置係設定在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接著劑13之厚度方向之大略中央部,同時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其他光學條件(相對於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位置、縮距等),以及照明單元51及反射板52之光學條件(相對於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位置、斜度、光量等)係調整為接著劑中的氣泡BL於檢查圖像I中會如前述般於明亮背景中以暗環盡量明確地表現。 若處理單元70如前述般生成表示氣泡部分可於明亮背景中以暗環來表現的檢查圖像I之檢查圖像資訊(像素單位之濃淡值)(S12),則自所獲得的檢查圖像資訊,抽出包含氣泡部分之檢查領域(例如矩形領域)(S13)。另,該檢查領域亦可根據在根據前述檢查圖像資訊而顯示於顯示單元71之檢查圖像上使用者使用操作單元72來特定的領域而抽出,又,亦可藉由將包含如前述般的暗環之領域進行圖像處理而抽出。 處理單元70係自將表示包含於自檢查圖像資訊抽出的檢查領域之氣泡部分的暗環,例如於其最大徑位置橫切的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根據對應於該暗環之2個暗部間之距離,生成表示該氣泡之尺寸的第1氣泡尺寸資訊Dx(S14)。具體而言,如第11A至11C圖所示,自將表示氣泡部分IBLS、IBLM、IBLL之暗環於其最大徑位置橫切的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PFS、PFM、PFL(256階度之濃淡值剖面),檢測對應於該暗環之2個最低值之像素位置PB1、PB2。又,根據該像素位置PB1、PB2間之距離,生成第1氣泡尺寸資訊DxS、DxM、DxL。此時,獲得自最小之氣泡部分IBLS(參照第11A圖)的第1氣泡尺寸資訊DxS係構成最小之值,獲得自最大之氣泡部分IBLL(參照第11C圖)的第1氣泡尺寸資訊DxL係構成最大之值。又,獲得自大於最小之氣泡部分IBLS並小於最大之氣泡部分IBLL之氣泡部分IBLM(參照第11B圖)的第1氣泡尺寸資訊DxM係構成大於DxS並小於DxL之值。 其次,與前述主掃描方向之情形相同,處理單元70係自將表示包含於前述檢查領域之氣泡部分的暗環於其最大徑位置橫切的副掃描方向之濃淡剖面,根據對應於該暗環之2個最低值之像素位置間之距離,生成表示該氣泡之尺寸的第2氣泡尺寸資訊Dy(S15)。又,處理單元70係判定前述第1氣泡尺寸資訊Dx與前述第2氣泡尺寸資訊Dy之差是否為預定值△以下(S16)。若前述第1氣泡尺寸資訊Dx與前述第2氣泡尺寸資訊Dy之差為預定值△以下(於S16中為YES),則處理單元70係將第1氣泡尺寸資訊Dx作成關於氣泡之尺寸之檢查結果資訊D而顯示(輸出)於顯示單元71。另一方面,當前述第1氣泡尺寸資訊Dx與前述第2氣泡尺寸資訊Dy之差大於預定位置△時(於S16中為NO),處理單元70係將前述第1氣泡尺寸資訊Dx與前述第2氣泡尺寸資訊Dy之平均值資訊((Dx+Dy)/2)作成關於氣泡之尺寸之檢查結果資訊而顯示(輸出)於顯示單元71。即,處理單元70係具有氣泡尺寸資訊生成機構,且該氣泡尺寸資訊生成機構係生成表示氣泡之尺寸的氣泡尺寸資訊作為檢查結果資訊。 處理單元70係針對業已抽出的各檢查圖像領域,實行前述處理(S13至S17或S13至S16、S18)(S19)。又,若針對所有檢查圖像領域完成處理(於S19中為YES),則處理單元70係結束有關氣泡之尺寸檢測之處理。 不過,如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焦點位置係設定在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接著劑13之厚度方向之大略中央部。然而,於接著劑13中,舉例言之,如第12圖所示,不僅是位於焦點位置SFOCUS上的焦點上狀態之氣泡BLON,亦可能存在有位於比焦點位置SFOCUS更靠近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位置的焦點內狀態之氣泡BLIN,或位於比焦點位置SFOCUS更遠離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位置的焦點外狀態之氣泡BLOUT。此時,無法鮮明地拍攝未在焦點位置SFOCUS之氣泡BLIN、BLOUT。相較於例如第13B圖所示之焦點上狀態之氣泡BLON(暗環IBLON),焦點內狀態之氣泡BLIN係例如像是第13A圖所示,於檢查圖像上能以細的暗環IBLIN來表現。又,相較於前述焦點上狀態之氣泡BLON(暗環IBLON),關於焦點外狀態之氣泡BLOUT則例如像是第13C圖所示,於檢查圖像上能以淺而模糊的暗環IBLOUT來表現。 依此,按照氣泡於接著劑13中的厚度方向之位置,檢查圖像中的氣泡部分之濃淡狀態會不同,然而,無論作成何者,如第13A至13C圖所示,該氣泡部分皆能以暗環來表現。依此,只要能以暗環來表現,無論是前述焦點內狀態、焦點上狀態及焦點外狀態之何種氣泡BLIN、BLON、BLOUT,皆可依據前述處理(S13至S17或S13至S16、S18),如第13A至13C圖所示,自將表示氣泡部分IBLIN、IBLON、IBLOUT之暗環於其最大徑位置橫切的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PFIN、PFON、PFOUT,檢測對應於該暗環之2個最低值之像素位置PB1、PB2。又,根據該像素位置PB1、PB2間之距離,生成第1氣泡尺寸資訊DxIN、DxON、DxOUT。又,同樣地作成,自將暗環於其最大徑位置橫切的副掃描方向之濃淡剖面,生成第2氣泡尺寸資訊。 若藉由如前述般的檢查裝置,則可根據來自掃描構成為藉由接著劑13貼合感測器面板11與蓋玻璃12之感測器面板組件10的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影像信號,生成檢查圖像資訊,並自將利用該檢查圖像資訊來表示的檢查圖像中以氣泡部分來表現的暗環橫切的主掃描方向(副掃描方向)之濃淡剖面,根據對應於前述暗環之2個暗部(最低值位置)間於檢查圖像上之距離,生成表示氣泡之尺寸的第1氣泡尺寸資訊Dx(第2氣泡尺寸Dy)。藉此,位於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焦點位置SFOCUS的氣泡BLON是理所當然的,且即使是未在該焦點位置SFOCUS之各種氣泡BLIN、BLOUT,亦可獲得能以良好之精度表示其尺寸的資訊,且無需改變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光學條件(例如焦點位置)。 又,由於自獲得自將暗環於其最大徑位置橫切的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剖面的第1氣泡尺寸資訊Dx,與獲得自將該暗環於其最大徑位置橫切的副掃描方向之濃淡剖面的第2氣泡尺寸資訊Dy,生成可表示氣泡之尺寸的資訊,因此,可獲得能以良好之精度表示氣泡之尺寸的資訊。 另,於前述檢查裝置中,對於各大小之氣泡,舉例言之,如第14圖所示,可調整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姿勢或位置、照明單元51及反射板52之斜度或位置等,使獲得自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的第1氣泡尺寸資訊Dx與獲得自副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的第2氣泡尺寸資訊Dy大略相等。藉由依此作成,無需使用第1氣泡尺寸資訊Dx與第2氣泡尺寸資訊Dy之平均值資訊(參照S18),而可藉由較高之精度,檢查氣泡之尺寸。 具體而言,舉例言之,可將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姿勢或位置,以良好之精度調整為線感測器50a之延伸方向將感測器面板組件10之移動方向A(例如與移動方向A呈正交)橫切,且其光軸AOPT1與感測器面板組件10(感測器面板11)之表面及反射板52正交,並調整為來自照明單元51之照明光RL1與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光軸AOPT1於反射板52之表面以良好之精度交叉(參照第7至9圖)。藉由此種調整,舉例言之,如第9圖所示,照明光RL1係於反射板52之表面擴散反射,屬於其反射光之一部分的照明光RL2係沿著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光軸AOPT1前進,並自正下方照明氣泡BL,且線感測器攝影機50會接收業已自氣泡BL之正下方通過該氣泡BL的照明光RL2。其結果,於根據輸出自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影像信號而生成的檢查圖像資訊中,氣泡BL之2方向(主掃描方向、副掃描方向)之直徑可構成大略相等。此在將氣泡BL假設為完整之球體時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即使是稍微歪斜之形狀的氣泡BL,相較於該氣泡BL係自傾斜方向照射之情形,第1氣泡尺寸資訊Dx與第2氣泡尺寸資訊Dy之差會減小,且該等之差構成預定值△以下的機率會提高。其結果,無需使用第1氣泡尺寸資訊Dx與第2氣泡尺寸資訊Dy之平均值資訊,可藉由較高之精度檢查氣泡之尺寸的機率會提高。 又,在調整線感測器攝影機50之姿勢或位置、照明單元51及反射板52之斜度或位置等時,若使用預先存在有分為屬於球體的氣泡之感測器面板組件10(貼合基板),且所獲得的前述第1氣泡尺寸資訊Dx與前述第2氣泡尺寸資訊Dy大略相等,則可判斷為業已進行精度良好之前述調整。 於前述例中,將反射來自照明單元51之光的反射板52作成照明機構,並自蓋玻璃12側朝與感測器面板11對向之線感測器攝影機50進行照明,然而,亦可作成將照明單元配置成與蓋玻璃12對向,且該照明單元直接自蓋玻璃12側朝線感測器攝影機50照明。 又,作成將暗環於其最大徑位置橫切的主掃描方向或副掃描方向之濃淡剖面,獲得氣泡尺寸資訊(第1氣泡尺寸資訊、第2氣泡尺寸資訊),然而,並不限於此,亦可自將暗環橫切的任意方向之濃淡剖面,獲得氣泡尺寸資訊,又,亦可自於最大徑位置以外之預定位置橫切的方向之濃淡剖面,獲得氣泡尺寸資訊。 再者,對應於前述暗環之2個最低值之像素位置PB1、PB2間之距離係作成對應於該暗環之2個暗部間之距離來檢測,然而,並不限於此。舉例言之,如第15圖所示,亦可自將暗環於其最大徑位置橫切的方向之濃淡剖面PF,檢測該暗環之2個暗部之寬度W1、W2,並檢測各寬度W1、W2之中心位置P1、P2間之距離,作為對應於該暗環之2個暗部間之距離。 10‧‧‧感測器面板組件(貼合板狀體) 11‧‧‧感測器面板(板狀體) 12‧‧‧蓋玻璃(板狀體) 12a‧‧‧透光領域 12b‧‧‧不透光領域 13,15‧‧‧接著劑 20‧‧‧液晶面板組件 50‧‧‧線感測器攝影機 50a‧‧‧線感測器 51‧‧‧照明單元(照明機構) 52‧‧‧反射板(照明機構) 60‧‧‧移動機構 70‧‧‧處理單元 71‧‧‧顯示單元 72‧‧‧操作單元 A‧‧‧移動方向 AOPT1,AOPT2‧‧‧光軸 B‧‧‧掃描方向 BL,BLIN,BLON,BLOUT‧‧‧氣泡 D‧‧‧檢查結果資訊 Dx,DxIN,DxL,DxM,DxON,DxOUT,DxS‧‧‧第1氣泡尺寸資訊 Dy‧‧‧第2尺寸資訊 EC‧‧‧拍攝領域 EL‧‧‧照明領域 I‧‧‧檢查圖像 IBLIN,IBLON,IBLOUT‧‧‧暗環 IBL1,IBL2,IBL3,IBLIN,IBLL,IBLM,IBLON,IBLOUT,IBLS‧‧‧氣泡部分 Lc‧‧‧拍攝線 LL‧‧‧照明線 P1,P2‧‧‧中心位置 PB1,PB2‧‧‧像素位置 PF,PFIN,PFL,PFM,PFON,PFOUT,PFS‧‧‧濃淡值剖面 RL1,RL2‧‧‧照明光 SFOCUS‧‧‧焦點位置 S11~S19‧‧‧步驟 W1,W2‧‧‧寬度 α‧‧‧預定角度 第1A圖係顯示屬於貼合板狀體之一例的感測器面板組件之結構截面圖。 第1B圖係顯示屬於貼合板狀體之一例的感測器面板組件之結構平面圖。 第1C圖係顯示藉由接著劑貼合第1A及1B圖所示之感測器面板組件與液晶面板組件之結構的觸碰面板式液晶顯示面板之結構截面圖。 第2圖係放大顯示感測器面板組件之截面之放大截面圖。 第3A圖係顯示自有關本發明之實施一形態之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感測器面板組件檢查裝置)之側方觀看的基本構造圖。 第3B圖係顯示自有關本發明之實施一形態之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感測器面板組件檢查裝置)之上方觀看的基本構造圖。 第4A圖係顯示線感測器攝影機與照明單元之關係圖(其1)。 第4B圖係顯示線感測器攝影機與照明單元之關係圖(其2)。 第5圖係顯示有關本發明之實施一形態之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感測器面板組件檢查裝置)之處理系統的基本構造圖。 第6圖係顯示有關氣泡尺寸資訊之生成之處理順序之流程圖。 第7圖係顯示於感測器面板組件中前進的來自照明單元之照明光與該照明光於反射板之反射光之狀態(其1)圖。 第8圖係顯示於感測器面板組件中前進的來自照明單元之照明光與該照明光於反射板之反射光之狀態(其2)圖。 第9圖係顯示於感測器面板組件中前進的來自照明單元之照明光與該照明光於反射板之反射光之狀態(其3)圖。 第10圖係顯示包含氣泡部分(暗環)之檢查圖像之一例之圖。 第11A圖係顯示表示包含於檢查圖像之氣泡部分的暗環與將該暗環橫切的方向(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之關係(其1)圖。 第11B圖係顯示表示包含於檢查圖像之氣泡部分的暗環與將該暗環橫切的方向(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之關係(其2)圖。 第11C圖係顯示表示包含於檢查圖像之氣泡部分的暗環與將該暗環橫切的方向(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之關係(其3)圖。 第12圖係顯示於接著劑中位於線感測器攝影機之焦點位置的氣泡及位於焦點位置之前後的氣泡例之截面圖。 第13A圖係顯示表示對應於位於線感測器攝影機之焦點位置跟前的氣泡之檢查圖像之氣泡部分的暗環與將該暗環橫切的方向(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之關係圖。 第13B圖係顯示表示對應於位於線感測器攝影機之焦點位置的氣泡之檢查圖像之氣泡部分的暗環與將該暗環橫切的方向(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之關係圖。 第13C圖係顯示表示對應於位於比線感測器攝影機之焦點位置後方的氣泡之檢查圖像之氣泡部分的暗環與將該暗環橫切的方向(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之關係圖。 第14圖係顯示求取自將表示氣泡部分之暗環橫切的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的氣泡尺寸與求取自將該暗環橫切的副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的氣泡尺寸之關係相關圖。 第15圖係顯示自將對應於檢查圖像中的氣泡部分之暗環橫切的方向之濃淡值剖面,測量對應於前述暗環之2個暗部間於前述檢查圖像上之距離的方法之另一例之圖。 DxM‧‧‧第1氣泡尺寸資訊 IBLM‧‧‧氣泡部分 PFM‧‧‧濃淡值剖面 PB1,PB2‧‧‧像素位置
权利要求:
Claims (9) [1] 一種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係根據拍攝貼合板狀體而獲得之檢查圖像資訊,進行關於接著劑中的氣泡之檢查,且前述貼合板狀體係構成為藉由前述接著劑,貼合2片具有透光性之板狀體者,又,前述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包含有:線感測器攝影機,係配置成與前述貼合板狀體之其中一者之板狀體對向者;照明機構,係自前述貼合板狀體之另一者之板狀體側,朝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照明者;及處理單元,係處理於藉由前述照明機構進行照明之狀態下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掃描前述貼合板狀體時自該線感測器攝影機輸出之影像信號者;前述處理單元具有檢查圖像資訊生成機構,且該檢查圖像資訊生成機構係根據來自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之影像信號,生成由像素單位之濃淡值所構成的檢查圖像資訊,又,前述照明機構及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之光學條件係調整為在利用由前述像素單位之濃淡值所構成的前述檢查圖像資訊來表示的檢查圖像中,前述氣泡部分係於明亮背景中以暗環來表現,而前述處理單元更具有氣泡尺寸資訊生成機構,且該氣泡尺寸資訊生成機構係從獲得自前述檢查圖像資訊之將前述暗環橫切的方向之濃淡值剖面,根據對應於前述暗環之2個暗部間於前述檢查圖像上之距離,生成表示氣泡之尺寸的氣泡尺寸資訊作為檢查結果資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其中前述氣泡尺寸資訊生成機構係將獲得自前述濃淡值剖面之與對應於前述暗環之2個暗部中的最低值對應之像素位置間之距離,使用作為前述2個暗部間之距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其中前述氣泡尺寸資訊生成機構係從獲得自前述檢查圖像資訊之將前述暗環橫切的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之主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生成前述氣泡尺寸資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其中前述氣泡尺寸資訊生成機構係從獲得自前述檢查結果資訊之將前述暗環橫切的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之副掃描方向之濃淡值剖面,生成前述氣泡尺寸資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其中前述氣泡尺寸資訊生成機構係從獲得自前述檢查圖像資訊之將前述暗環橫切的複數方向之濃淡值剖面,生成前述氣泡尺寸資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其中將前述暗環橫切的複數方向係包含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之主掃描方向及副掃描方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之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其中前述氣泡尺寸資訊生成機構係自前述複數方向之濃淡值剖面,取得對應於前述暗環之2個暗部間在前述檢查圖像上之複數距離,並根據該等複數距離,生成前述氣泡尺寸資訊。 [8] 一種貼合板狀體檢查方法,係使用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進行關於接著劑中的氣泡之檢查,且前述貼合板狀體檢查裝置包含有:線感測器攝影機,係配置成與構成為藉由前述接著劑貼合2片具有透光性之板狀體的貼合板狀體之其中一者之板狀體對向者;照明機構,係自前述貼合板狀體之另一者之板狀體側,朝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照明者;及處理單元,係處理於藉由前述照明機構進行照明之狀態下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掃描前述貼合板狀體時自該線感測器攝影機輸出之影像信號者;前述貼合板狀體檢查方法具有檢查圖像資訊生成步驟,且該檢查圖像資訊生成步驟係前述處理單元根據來自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之影像信號,生成由像素單位之濃淡值所構成的檢查圖像資訊,又,前述照明機構及前述線感測器攝影機之光學條件係調整為在利用由前述像素單位之濃淡值所構成的前述檢查圖像資訊來表示的檢查圖像中,前述氣泡部分係於明亮背景中以暗環來表現,而前述貼合板狀體檢查方法更具有氣泡尺寸資訊生成步驟,且該氣泡尺寸資訊生成步驟係前述處理單元更進一步從獲得自前述檢查圖像資訊之將前述暗環橫切的方向之濃淡值剖面,根據對應於前述暗環之2個暗部間之距離,生成表示氣泡之尺寸的氣泡尺寸資訊作為檢查結果資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貼合板狀體檢查方法,其中前述氣泡尺寸資訊生成步驟係將獲得自前述濃淡值剖面之與對應於前述暗環之2個暗部中的最低值對應之像素位置間之距離,使用作為前述2個暗部間之距離。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KR101326455B1|2013-11-20|투명 기판에서의 결함을 특성화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TWI427286B|2014-02-21|用於檢測玻璃板之裝置及方法 TW201310023A|2013-03-01|用於檢測玻璃基板的表面缺陷的設備和方法 US20110317156A1|2011-12-29|Inspection device for defect inspection EP2325625A1|2011-05-25|Inspection system JP2010008177A|2010-01-14|欠陥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JP2006071284A|2006-03-16|ガラス基板欠陥の表裏識別方法 JP4748133B2|2011-08-17|検査装置 KR20090113886A|2009-11-02|자동화 검사를 위해 필름을 조명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02228764A|2002-08-14|透光性シート体検出装置 US7023542B2|2006-04-04|Im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WI485358B|2015-05-21|Closure plate body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TWI499770B|2015-09-11|Closure plate body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1201429A|2001-07-27|検査基体の欠陥検査方法および装置 TWM477571U|2014-05-01|一種用以擷取一物件影像的擷取裝置以及影像檢測裝置 CN102866157B|2015-11-25|贴合板状体检查装置以及方法 JP2015137927A|2015-07-30|撮像装置及び検査システム JP2006047143A|2006-02-16|フィルム検査方法及びフィルム検査装置 JP2008122130A|2008-05-29|フイルムの欠陥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JP2010054273A|2010-03-11|欠陥検出装置及び欠陥検出方法 JP4815796B2|2011-11-16|欠陥検査装置 JPH09105724A|1997-04-22|表面検査装置 CN110658207A|2020-01-07|一种区分非偏光膜内与膜外异物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KR101185075B1|2012-09-21|반사 특성을 갖는 검사대상물의 결점 검지 장치 JP2002014058A|2002-01-18|検査方法及び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JP2013033028A|2013-02-14| KR20130004079A|2013-01-09| KR101374440B1|2014-03-17| JP6032696B2|2016-11-30| TWI485358B|2015-05-2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H055710A|1991-06-18|1993-01-14|Fuji Electric Co Ltd|瓶口天面の外観検査における2値化用しきい値の決定方法| JP3332096B2|1992-11-17|2002-10-07|株式会社東芝|欠陥検査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342143B2|1993-03-19|2002-11-05|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プリズム異物検出方法| JPH08189903A|1995-01-10|1996-07-23|Sekisui Chem Co Ltd|気泡検査装置| JPH08285789A|1995-04-18|1996-11-01|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欠点検出方法における2値化レベルの決定方法| JP3048342B2|1997-08-19|2000-06-05|三菱化学株式会社|透明板中の気泡検出装置| JP3551188B2|2002-01-10|2004-08-04|オムロン株式会社|表面状態検査方法および基板検査装置| JP4044770B2|2002-02-22|2008-02-06|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基板貼合装置および基板貼合方法| JP2004170329A|2002-11-22|2004-06-17|Nippon Steel Corp|バンプ電極およびバンプ電極用ボール検査方法| JP2004257776A|2003-02-25|2004-09-16|Kiyousera Opt Kk|光透過体検査装置| JP4581424B2|2004-02-24|2010-11-17|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外観検査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07013112A|2005-06-01|2007-01-18|Technos Kk|基板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TWI277719B|2005-08-03|2007-04-01|Chi-Cheng Ye|Image inspectio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attachment machine|TW202041201A|2019-02-28|2020-11-16|日商Ihi股份有限公司|超音波探傷裝置|
法律状态:
2020-03-0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146833||2011-06-30|| JP2012129946A|JP6032696B2|2011-06-30|2012-06-07|貼り合せ板状体検査装置及び方法|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